(资料图)
今年4月,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,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,支持春耕生产。进入5月,种粮补贴开始陆续发放,多地已给出“到账”时间表,黑龙江、河南等产粮大省明确5月份之内补到实际种粮农民手中。这意味着,中央金融“活水”正加力流向广袤田野,让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、广大农民得实惠的同时,还有助于农业生产资金链、农资链等畅通,切实把资金的好钢用在促进农业生产的“刀刃”上。
“百亿补贴”传递着党中央强农兴农的施策导向。强农兴农,“粮草”先行。对于农业生产来说,化肥、农药、燃油等是“粮食的粮食”,是需要跑在前端的资源要素。这也决定着下地种田不单单是埋头干农活,所涉及的用肥、用种等与市场密切相关,都当有效服务于农业生产大计。有时农资价格的“风吹草动”,很容易对农事产生影响。每逢春耕备耕、夏粮收获、秋收秋种等关键节点,随着需求端的上涨,与之对应的农资也会出现价格波动,给种粮农民带来一定成本压力。
当前,随着农业生产的有序推进,各地农事作业大面积展开。从种田到管田,再到施肥、喷药、浇灌,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,每一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支持。今年来,农资价格“跑得快”,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。中央及时下达“百亿补贴”,无异于为一亩亩农田降下“及时雨”,不仅能够对冲时下农资上涨带来的“冲击波”,更有助于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,让广大农民感受到政策的关怀,看到种粮的前景,感受到农民这一职业的分量。
资金“活水”浇到根上,才能起到壮根固本的作用。中央助农资金流向基层,各地如何分配好、运用好这批资金,是关键中的关键。“百亿补贴”如何用?各地当因地制宜,贴合实情,确保公平,让中央关怀直抵农田、滋润农民心田,确保惠农政策不打折、不走样。一些地方已经公布资金“到账”时间表,把金融“活水”精准滴灌到实际种粮农民手中,让每一分钱都“财尽其用”,用在促生产、抓田管、保种植的关键环节中来,这值得鼓劲。接下来,将是这批助农资金集中直达基层的关键阶段,各地需要有效承接好中央的这份关怀,坚持实事求是、公平公正,把补贴对象的“线”划明白,精准识别实际种粮农民、做好补贴面积核实工作,又快又准发放好助农资金,用金融“活水”浇灌出丰收的希望之花。
中央掘开助农资金的“源头活水”,各地当精细化分流。引导资金流向农业生产的紧要处、关键处,形成更好的双向奔赴局面。助农惠农,绝非一日之功,也不可能降一场雨就能让万物“解渴”。各地要紧跟党中央关怀之举,推出具有本土化特色化的助农惠农实招,以更实更具体的财政惠农补贴密织农业生产“保障网”,给亿万农民吃下“定心丸”,引领他们撸起袖子多种粮,挥洒汗水种好粮,为新年份的农业丰收发光发热、贡献力量。这当中,种粮大省尤其要挑起“大梁”来,既要在农业生产上当示范,更要在政策惠民上当先行,切实提高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,为全年粮食丰收注入更多的确定性。(周军)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方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